“华胥履大人迹,于雷泽而生伏羲”。
--摘自《山海经·海内东经》
“蓝田为三皇旧居,境内有华胥陵”。
--摘自《太平寰宇记》
“华胥氏生男名伏羲,生女为女娲”。
--摘自《春秋世谱》
“大迹出雷泽,华胥履之,生伏羲”。
--摘自《天平御览》
“太昊之母,居于华胥之渚,履巨人之迹,意有所动,虹且绕之,因而始娠。生帝于成纪。以木德王,为风姓”。
--摘自《竹书纪年·前编》
“羲母(华胥氏)陵在蓝田县北三十五里”。
--摘自《陕西通志》
“蓝田县内有华胥氏陵,史称三皇故居”。
--摘自《蓝田县志》
“往古之时,四极废,九州裂;天不兼覆,地不周载;火爁炎而灭,水浩洋而不息;猛兽食颛民,鸷鸟攫老弱。于是女祸炼五色石以补苍天,断鳌足以立四极,杀黑龙以济冀州,积芦灰以止水。苍天补,四极正;冀州平;狡虫死,颛民生”。
--摘自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
“天地开辟,未有人民,女娲抟黄土作人,务剧,力不暇供,乃引绳于泥中,举以为人”。
--摘自《太平御览》
“(黄帝)昼寝,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。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,台州之北,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;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,神游而已。其国无帅长,自然而已。其民无嗜欲,自然而已。不知乐生,不知恶死,故无夭殇;不知亲己,不知疏物,故无爱憎;不知背逆,不知向顺,故无利害:都无所爱惜,都无所畏忌。入水不溺,入火不热。斫挞无伤痛,指擿无痟痒。乘空如履实,寝虚若处床。云雾不硋其视,雷霆不乱其听,美恶不滑其心,山谷不踬其步,神行而已”
--摘自《列子·黄帝篇》
“太昊帝庖羲氏,风姓也,母曰华胥。燧人之世,有大迹出雷泽,华胥履之,生庖羲。蛇身人首,有圣德。燧人氏没,庖羲氏代之,继天而王首,德于木,为百王之先,都陈”。
--摘自梁元帝萧绎所撰《金楼子》
“太昊帝庖羲氏,风姓也,母曰华胥”。
--摘自司马贞《补史记·三皇本纪》
“华胥注(渚),引《资政录》在县北三十五里,伏羲母居地。今华胥沟,华胥瑶(窑)枯树,毓圣桥俱存”,又记:“华胥陵,引《通志》在县北三十五里”。
--摘自《蓝田0县志》(光绪元年刻本)卷天记
“蓝田有华胥陵,尊庐氏陵,女娲氏谷遗址,史称三皇故居”。“华胥河源于华胥乡的屠家沟,南流八公里注入灞河”
--摘自新编《蓝田县志》
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,从华胥氏开始,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,华胥氏生伏羲女娲,伏羲女娲生少典,少典生炎黄二帝”
--摘自殷涵尹红卿编译司马迁《史记》(五帝本纪)开首卷
“黄帝梦游华胥国,此国乃神仙国也”。“伏羲生于此国,伏羲母此国人”。
--摘自唐王灌《轩辕本纪》
“古时候,我国西北的华胥之渚(原注)今陕西省蓝田县华胥地区,是华胥居住的地方”。
--摘自《淮阳名胜》
“县城北三十五里有羲母庙,万历二十二年重修。王令邦有碑云:“奥嵇(通监)”,华胥氏感电绕虹流之祥,生太昊伏羲于华胥之渚,即今华胥沟是也”。
--摘自《蓝田县志》
“禹凿龙关之山,亦谓之龙门,至一空岩,幽暗不可复行,禹乃负火而进。见一人,人面蛇身人面,禹因与语。神即使禹《八卦》之图,列于金版之上。又有八神伺侧。禹曰:“华胥生圣子,是汝也?”答:“华胥是九河神女,以生余也”。乃授玉笥授禹。长一尺二寸,以合十二时之度,使量天地。禹即执此简以平水土。蛇身之神,即羲皇(伏羲)也。”
--摘自晋代王嘉《拾遗记》
“其开物成务,八卦泄天机之蕴,六书肇文字之源,记干支作甲历为历象之示,正姓氏制嫁娶为婚姻之祖,虑民所统也,则龙师龙名上相下相以定其分,忧民不知食也,则造网养畜教疱置厨,以成其化。大昊、女娲德被一时,功垂万世,故兹故不忘圣德,宜先不忘圣德之所由,不殃圣功,宜先不殁圣功自所生”
--摘自《羲母庙碑》
“唐尧后兮稷禼臣,匝宇宙兮华胥人。尽九服兮皆四邻,乾进瑞兮坤献珍”。
--摘自唐·王维《秦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》
“梦人华胥国土来,台台不省夜何其”。
--摘自北宋文定公刘克庄《后村集·晚意》
孟岩村羲母陵,南北约80米,东西约40米,高约10米;华胥乡的支家沟、孟家岩、拾旗寨、新街共有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万余平米,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余万平方米,并有约56万平方米的秦昭王陵。
--摘自《考古》 杂志及六十年代、八十年代文物普查资料
“胥、雅、夏等古字相通,华胥就是华夏”。
--摘自顾实先生《华夏考源》